人物简介:张倩,威尼斯wns.8885556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,中共党员,“渔鼓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红网特约“青年评论员”(获全国“优胜小组”,全国七月优秀作品一等奖),曾任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、湖南交通频道 FM91.8 实习主持人、校学生会主席、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、辩论队副队长、广播站站长。本科期间主持省级大创项目1项,主持并参与互联网﹢项目3项,主持大挑项目1项,主持并参与校级科研课题4项,合作开发App两项,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两篇。曾获第二十届“全国新闻小姐新闻先生”湖南省一等奖、决赛二等奖(全国决赛第 12 名),2022年度上海国际电影节“最佳故事片”奖,2021 年度湖南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“十佳主持人”,湖南省第七届语言艺术节总决赛主持人二等奖,2022 年度米兰设计周——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湖南省三等奖,连续三年获校一等奖学金。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。 现已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专业。
(通讯员 周远鑫 陈咏茹)“X”,未知,代表着无限的可能。人生如许,不只有正无穷或负无穷,也有二极之间的广阔天地。当你为自己设定的区域是99-100,你即便是99.9,也依然会感到不满;但当你的设定是从1到正无穷,你便能够悦纳自己,继而探索更大的可能性。人生的舞台没有那么多观众,而你永远是自己的主角。
【所爱之处,光热聚焦】
通往梦想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坦途,亟待你去披荆斩棘,独辟蹊径。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火种,但常常为尘劳关锁。某一天,那种命定的光源突然击中了心中的火种,你的心便噼里啪啦地烧起来,那将是一个不会被凛冬战胜的盛夏。
张倩那颗播音主持的火种,应当从小学说起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参加了一个全国演讲比赛。一路过五关斩六将,从班级,到学校,再到省市,最后竟走到全国总决赛。她最终在人民大会堂发表演讲,获得了全国第四的好成绩。那是当年的湖南省选手拿到的最佳名次,张倩也因此被保送到当地最好的初中。当时的语文老师对她说:“这将是你一生的财富。”六年级的小孩并不懂这句话的内涵,只是纯粹地觉得沐浴在银色的灯光里,由着台下的掌鸣声贯耳,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。
从那以后,只要有演讲、辩论、主持一类的比赛,张倩都会参加,这几乎贯穿了她的中学时代,而此时的她还是一名文化生。她在实践和经历中不断深化自己对播音主持的热爱,也更加坚定了以此为专业的想法。在高二下册快要艺考的那段时间,她下定了决心,与当时并不支持她的父母一番“挣扎”过后,张倩终于如愿成为一名艺术生。命定的光源指引着她向播音主持靠近,从理科生,到文科生,再到艺术生,她最终通过艺考来到了湖师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。她形容到,自己与播音主持的关系是一种双向选择。
经过大学对播音主持的系统学习,张倩认识到,播音生不只是站在舞台上享受目光与灯光聚焦的主持人,更应当是有内涵、有表达的传媒人。大一时,她积极参加活动,但并不盲目堆砌经历,努力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成长;同时,她从容踏实,完成份内的学习任务,大一学年“意外”地取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,并作为本专业唯一入选者,进入校级创新实验班——世承班学习。
2021年,张倩代表学校赴邵阳花园阁,担任“四八姑娘节”篝火晚会主持人,这是她播音生涯中的又一个转折点。面对当地苗族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,她不是学生,而是独当一面的主持人,承担着总揽全局的责任。
当晚的演出出现了很多意外,张倩多次即兴救场,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控场能力。有一档节目的演员没有按时到场,场间出现了长时间的空白。张倩灵机一动,分别邀请本地苗族人和外地游客上台互动,教学苗家话,巧妙地化解了空场的尴尬。晚会尾声,几千人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舞时,竟不约而同地唱起这句“口号”,这成为了晚会的一个亮点。
直到现在,张倩仍然能记起那晚的篝火是怎样燃烧的,观众的掌声一浪盖过一浪,晚会结束后人潮与镜头将她簇拥。“那束篝火仿佛照进我的心,那份光和热带给我许多力量。回来之后,我明显没有那么幼稚与学生气了,在舞台上更加游刃有余。”
经验愈发丰富的张倩随后再次迎来了舞台高光。在第二十届“全国新闻小姐新闻先生”大赛中,张倩勇夺湖南省第一名,并与全国各地的编导人、新闻人角逐。每一关都很难,但每一关都让她收获满满,张倩最终挺进决赛,取得了全国第十二名的成绩。这一次,她从河西大学城走向了全国舞台,那舞台是那么耀眼,却也如一顶沉甸甸的皇冠。那次经历后,张倩对自己的优势与局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她更加努力地在后续的学习中扬长补短,为了心中的皇冠砥砺前行。
许多年后,她再次想起小学老师的那句话,方才明白,那一步奠定了她小半生的基调,像一根火柴划开了懵懂混沌的黑夜,点燃了一个童真的梦想。
【不破不立,化静为动】
关于科研竞赛,张倩的关键词是化静为动——将理论付诸实践,探索未知以拓宽可能性。刚进入大学,大多数人都是一张白纸。在个体的分化中,有的人一直停留于兴趣与理论,而有的人能够“化静为动”,以兴趣为导向,深入学习并付诸实践。
在第17届"挑战杯"比赛中,张倩作为第一负责人,带领团队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以暑期"三下乡"项目作为支点进行实地考察,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。调研过程中,张倩作为记者全程参与央视"心连心"扶贫助农活动,并将所见所闻拍摄成纪录片,撰写了数篇新闻稿。2021年6月,张倩主持省级、世承班科研课题——《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孵化模式创新研究》。团队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为考察对象,收集并分析了各地视频文创园和MCN公司的相关文献和报道,多地走访调查,对湖南省长沙市马栏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和多数MCN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。
当然,明艳夺目的花,其根茎深处亦盘根错节。“大家能看到的是少数成功的项目,看不到的是无数的投递与pass。”她印象深刻的是互联网+项目“衣河纪元——新中式与未来主义相融合的虚拟时装平台”。她笑言,这的确是一个令她意外的选题。张倩认为,“互联网+”的言外之意是要具有前瞻性与商业性。于是团队立足时下热点话题与背景,结合自身感兴趣的方向,在老师的建议下确定了五、六个选题,分别讨论优劣,选定最终课题。
面对未知领域,张倩坦然而全力以赴,“不懂就去探索,但不是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什么都会的人,专业的任务要分配给专业的人。”作为项目负责人,张倩需要深入了解研究对象,统筹安排项目进度与工作调度。她熬过无数夜晚,戏称自己为“英国人作息”,下载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虚拟时装app,看了无数的虚拟时装设计作品,了解了各种理念和专业名词。在撰写商业计划书时,还要注意如何去把控团队的节奏与任务分工。
虽然有些项目没有取得非常高的名次,但收获远不止于此。她收获了老师们的祝愿与认可,优秀的战友和良性的竞争对手,以及许多个浪漫的夜晚——和朋友一起在后湖漫步,谈那些五彩斑斓的艺术与题目。
关于未来,她坦白,在网页上点击中国传媒大学的录取确认键时,心中有一瞬的空落,她并不确定硕士专业——广播电视是否是一个适合她的选择。但她蓦地一笑,“大胆为人生留白”,提起浪姐的一期节目的主题“X”——未知。她说这就像一条跑道,你站在起点看不到尽头,只有跨出第一步,你才知道第十步,第九十步,第九十九步该通往何方。哪怕有遗憾与留白,别担心,这才是人生的常态。
恍惚间,她依然是十一年前那个走南闯北,野蛮生长的小孩。